
糖尿病患者得了高血压怎么办?
“管理好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为什么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共识(后文均简称为共识)中反复强调这句话呢?目前血压不高的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注意血压管理呢?想必各位已经涌出了各种问题。别急,咱们一个个来分析。
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2%左右,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5.2%。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成人糖尿病患者都患有高血压!这么高的患病率不重视都难吧……
而一旦患有糖尿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就会显著升高!Framingham子代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即使基线血压正常,7年后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显著高于未患糖尿病者。而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分析了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因果关系后发现,2型糖尿病可能引起高血压。
高血压还可诱发并加重糖尿病并发症。日本观察性队列心血管预防证据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无论男女,心血管死亡风险都高于糖尿病不合并高血压或高血压不合并糖尿病者。
所以说,糖尿病和高血压可谓是“狼狈为奸”,一起毒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然而这么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中只有76.9%接受抗高血压药治疗,其中仅有17.5%血压达标。这么高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人群,却只有这么低的治疗率和达标率……
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说说什么样的血压算是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已经糖尿病患者得了高血压咋办!
02什么标准算是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
共识建议,成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其中,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如下表所示。
诊断出了高血压别害怕,把血压控制下来就行!
共识中指出,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老年患者或血压不易控制的患者可放宽至<140/90mmHg。
那该怎么达到这个血压控制目标呢?继续往下看~
03糖尿病患者得了高血压怎么办?
①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不仅省钱省力,能让糖尿病患者生活的更健康,还是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的基础。虽然生活方式干预的内容琐碎而多,但是,只要做好这些小事,高血压就控制好一大半了。
共识中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20/80mmHg即应开始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已有高血压的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共识中详细地列举了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内容,包括:
合理膳食。健康膳食可使收缩压降低约11mmHg!共识提出,应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全谷类、植物来源蛋白质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
控制钠的摄入。每日钠摄入量减少1.0g可使收缩压下降6mmHg。共识建议患者食盐摄入量应<6.0g/天(或每日钠摄入量<2.4g)。
增加钾、钙、镁的摄入。每日钾摄入量达到3700mg可使收缩压下降3~13mmHg,舒张压下降0~9mmHg。每日补钙1000-1500mg可使收缩压下降3mmHg,舒张压下降2.5mmHg;每日补镁240-1000mg可使收缩压下降1.0-5.6mmHg,舒张压下降1.0-2.8mmHg。共识建议,可通过多食富钾食物以补充钾,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可通过钙、镁补充剂达到每日需求量。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控制体重。建议所有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减重,体重难以控制的重度肥胖患者可考虑接受代谢手术。
增加运动。每周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8mmHg。共识建议,患者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参加5次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每次时间不短于30min。运动时要注意防范运动损伤和低血糖。